膜生物反应器及其组合工艺能实现水源水中微污染物的有效去除,是一种新型高效水处理工艺。总结了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污染物去除效果和机制;在分析膜污染机制基础上归纳了膜污染控制和污染...
建立了变色酸比色测定甲胺生产废水中甲醇的方法,确定了最大吸收波长,优化了试验条件。方法在0 mg/L~7.0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为0.07 mg/L,标准溶液测定的RSD≤0.9%,废水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8.8%~101%。
随着水资源短缺和水源水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常规水处理工艺已难以满足日益严格的饮用水水质标准要求。膜技术被认为是“21世纪的水处理技术”,其中微滤和超滤及其组合工艺更是目前给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
程家迪 导师:高良敏 安徽理工大学 2009-05-20 硕士论文
关键词: 微污染水源水 / 预曝气/微滤组合工艺 / 膜生物反应器 / 膜污染
下载(412)| 被引(1)
有机肥料适宜种子生长的配比和敏感点的研究——以免水资源... CNKI文献
[目的]根据种子发芽指数随肥料稀释比和培养时间变化规律,研究有机肥料适宜种子生长的配比范围和敏感点。[方法]利用豆秸秆和木屑形成体积比1∶1作为生态厕所反应基质处理人粪便,对得到的有机肥料添加不同量的蒸馏水制...
根据甲胺生产废水中各有机物沸点的差异,利用盐酸作为掩蔽剂,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优化试验,对蒸馏法回收甲胺生产废水中甲醇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表明:在保温温度85℃,保温时间180min,掩蔽剂比(酸(∶氨+胺))1.1:1条件...
新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式微滤膜处理高铁地下水的试验研究 CNKI文献
采用新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式微滤膜为过滤介质,研究了预曝气—微滤组合工艺对高铁地下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预曝气—微滤组合工艺对铁的去除率达90%以上,比单独微滤提高40%~60%,出水铁浓度小于0.1 mg/L,满足饮用...
利用MgSO4.7H2O和Na2HPO4.12H2O作为试验药剂,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优化试验,对化学沉淀法处理甲胺生产废水中氨氮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pH=9.4、反应时间15min、搅拌速度150r/min、Mg∶N(摩尔比值)=1.1、P...
采用S-15型生物反应器为试验装置,以生物质秸秆作为反应基质,研究了反应基质营养元素含量变化和人体粪便的减量化过程。试验过程中检测了总氮、总磷、总钾、有机质和pH值等指标,着重分析了总有机质和氮含量变化。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