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前后,现代大学在社会动荡和文化转型中呈现出诸多芜杂气象。大学作为一个"有意味"的叙事空间,一开始便进入了现代作家的文学视野。以现代大学及其知识分子为表现对象的大学叙事小说,在新文学草创时期的...
“十七年”政治文化语境中的大学叙事——以《青春之歌》与... CNKI文献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主流意识形态和政治工具理性的规约下,大学叙事随着文化语境的变迁而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无论是反映30年代学潮运动的《青春之歌》,还是描写50年代大学校园生活的《大学春秋》,"十七年&...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失去轰动效应的中国文坛走向了驳杂浮躁的多元化时代。当曾经冷漠的先锋向温情的历史逃遁、宏大的叙述堕入琐屑的庸常时,毕飞宇以其穿越历史的"飞翔"姿态成为当下文坛一道绚丽的风景。自上...
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许地山小说一方面暗合了"痴情女子负心汉"的传统情爱模式,揭示了传统文化在人物精神深处的深刻影响及其所导致的悲剧命运;另一方面因为宗教意识的输入,许地山小说转换了"喜新厌旧...
图文互释与语图缝隙——论鲁迅小说《药》的连环画改编 CNKI文献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有百分之九十未受文化教育的人民,在这个里面,最大多数是农民"(1)。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为了尽快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化素养,扫除思想深处浓厚的封建意识,连环画这一"最厉害最普遍的...
苏区文艺的阵地建构与方向引领——论《红色中华》的文艺创... CNKI文献
苏区文艺是在特殊的革命战争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作为苏区发行量和影响力最大的中共中央机关报,《红色中华》开辟了多种文艺专栏,发表了大量反映苏区革命斗争和现实生活的杂文、漫画、散文、戏剧、诗歌和评论。这...
都市的“风景线”与“狐步舞”———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公... CNKI文献
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都市文化是现代派文学产生的土壤。大街、交通、舞厅、影院、城市公园和咖啡馆等公共空间是都市文化的表征,它们深刻地影响了现代派的文学想象。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新移民文学"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作为华语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移民文学的繁荣发展,对于弘扬中华文化传统,促进东西文化交流,推动当代文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4年1...
市场经济时代的大学书写——论1990年代以来的大学叙事小说 CNKI文献
1990年代以来,市场获得了介入大学的合法身份,大学叙事失去了往日的理想主义色彩,更多了现实批判精神。创作者大多关注市场经济时代学院人物的生存尴尬和精神焦虑,揭示市场经济对学院人物和大学形象的破坏性影响。进入...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国家处于动荡的战乱时期,一部分软弱动摇的知识分子不但无法切实肩负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而且还暴露出各种性格缺陷和精神弱点。这一时期的大学叙事更多地把讽刺批判的矛头投向...
"五四"时期,留学书写已成为现代大学叙事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四"大学叙事中的留学书写大多具有自叙传的特征,真实而深刻地表现弱国子民漂泊异邦的身份焦虑。由于这种根源于文化冲突的身份焦虑...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历了思想文化与经济社会的结构性转型,思想文化由一元到多元,经济体制从计划过渡到市场。转型时期,众声喧哗的大学叙事小说汇聚了各种"思想"和"声音",并由此折射出改革开...
"五四"时期,大学已作为一个独特的叙事空间进入现代作家的文学视野。大学叙事小说以全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实现了对中国传统小说的现代转型,开启了现代叙事艺术的新阶段。在创作思想上,"五四"...
文化启蒙与宗教情感——论鲁迅、许地山笔下的女性形象 CNKI文献
在对待女性问题上,鲁迅是一个清醒的启蒙主义者。他常常把笔下的女性看作几千年封建文化的受害者和牺牲品,抓住她们精神创伤的一点,深入地开掘,提炼出一系列文化形象的符码。而作为一名基督徒和宗教研究者,许地山常常...
后现代主义的跨界写作——旅法台湾诗人夏宇诗歌研究综述 CNKI文献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夏宇诗歌研究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呈现出不同特色。80年代中期,夏宇在台湾引起轰动性效应,其诗歌从语言形式到精神质地对传统成规的叛逆受到极大关注,但在大陆,夏宇诗歌却是一个陌生的存在,只有一些...
李洪华 黄琦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18年01期 期刊
立达故交、O.M.同人及其他——新诗“押阵大将”白采交游考... CNKI文献
历史的驳杂风烟常常会遮蔽一些精彩的瞬间。在五四新文学之初,诗人兼小说家白采曾以"风神俊朗""才华绝艳"①而名动一时。在标识新文学最初收获和成就的《中国新文学大系》中,白采竟以诗歌和小说同...
新时期的"文革"大学叙事真实地反映了特殊政治文化语境中的大学"校园生态":高考招生制度被废除,正常的教学、管理和学术活动悉被破坏。缺乏制度保障和人身自由的大学校园已不再是学术活动的场域,...
1930年代既是上海经济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中国现代派文学的繁荣发展阶段。由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戴望舒、杜衡、叶灵凤等组成的现代派群体在半殖民地的都市文化语境中,热衷于现代都市生活,执着于先锋艺术追...
革命救亡语境中的抉择与坚守——论1920年代末至40年代的大... CNKI文献
1920年代末至40年代,中国进入了一个交织着阶级斗争和民族矛盾的动荡时期。革命救亡语境中的大学叙事主要书写了学院知识分子在时代激流中的抉择与担当,他们或走上街头,为民请命;或放下书本,投身抗战;或坚守岗位,弦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