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建构论从科学研究到技术研究的延伸——以科学知识社会... CNKI文献
伴随着科学知识社会学(SSK)的产生而逐步形成体系的社会建构论,主张站在社会学的角度分析科学知识的产生,强调社会因素对科学的建构。这种建构主义的分析问题方式逐渐由科学观延伸到了技术观,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技术的...
从内蒙古地区大学生科学素养调查看科学素养的性别差异 CNKI文献
科学素养中的性别差异问题,是科学素养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以对内蒙古地区大学生科学素养调查数据为依据,分析了在受教育年限和程度相似的情况下,男、女大学生科学素养仍然存在性别差异的原因,并特别指出,...
技术本质的批判与批判的技术本质——以系统论的观点看技术... CNKI文献
技术本质的界定是技术理论探讨中不可回避但却不易达成共识的重要问题,这既存在着技术本质客观上的复杂性,又存在着认识主观层次上的差异性,二者共同决定的技术本质必然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但都是不同程度对技术本质的...
哈肯教授创立的协同学是自组织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揭示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进化机制过程中,提出了重要的协同思想。对于我们认识非线性相互作用的特点、具体形式以及序参量在系统进化中的作用都有认识论意义和方...
当今的技术哲学过多关注现代技术的伦理和道德问题,忽视了技术或工程学本身的认识论研究,使工程与人文视野的技术哲学处于割裂、封闭状态并沿着各自的路径发展。米切姆首开先河关注技术本身的认识论问题,他尝试重建一...
任玉凤 罗朝慧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6年06期 期刊
关于科学史在科学教育中的功能问题 ,一些案例说明 ,长期以来 ,实际上是教育目的规定着科学史的教育作用 ,将这种现象可称为教育中的科学史。而随着科学史研究的发展和科学史建制的形成 ,现在以科学史本身为文本来认识...
对女红的技术史研究的启示——评《遮蔽的美丽——中国女红... CNKI文献
《遮蔽的美丽——中国女红文化》是胡平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完成的一部对女红进行学理性研究的著作。作者采用文化人类学的视角,通过田野调查和文献分析构架女红文化理论的叙述方式并揭示传统女红的"美丽"。...
关键词: 《遮蔽的美丽——中国女红文化》 / 女红 / 文化人类学 / 社会性别技术史
下载(370)| 被引(8)
温纳是美国现代著名的政治学家和技术哲学家。他从技术政治学的角度 ,归纳出技术的九大特点 ,以反适应性和控制、技术规范为核心概念 ,阐述了技术自主性思想。本文在研究他的原著和论文的基础上 ,解读他的技术自主性思...
刘桂英 任玉凤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4年03期 期刊
劳斯在《在知识与权力》一书中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把科学理解为一种实践活动。从批判理论解释学入手来构建地方性知识理论,主张科学理论是一种实践;科学研究是一种活动;科学知识是地方性的,科学的目标不是精确的描述世...
"科学素养"概念具有多元化的理解,其内涵本土化是一种趋势。"内蒙古地区大学生科学素养调查"涉及了该地区的地方性知识。调查结果表明:在现代知识的冲击下一些地方性知识已经面临着威胁。在科学素...
蒙古包是反映北方游牧民族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地方性建筑,对此已经有民俗学和建筑学等视角的研究。本文在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蒙古包是技术的建构和文化意义的体现,其二者又有关联性。
根据区域创新理论分析内蒙古地区的创新能力,内蒙古地区与全国各地区相比,知识创造能力和流动能力总体上在全国属于低下水平。这两个指标与高等教育有着紧密的相关性。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内蒙古地区的高等教育与区域创...
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引入地方性科技知识问题案例研究 CNKI文献
在文化人类学中,吉尔兹提出地方性知识概念,它强调了在特定环境中形成的具有文化特质的知识。在对"科学素养"概念理解多元化的背景下,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引入地方性知识问题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在探讨科...
设计师专业化的得与失——以挂毯与地毯制作中的设计者与设... CNKI文献
本文以内蒙古地毯、挂毯的制作技术为例,通过考察其发展历史,发现地毯的制作技术,如果从所谓的低技术与高技术的划分标准看,无疑是一种低技术活动,但当设计师从工匠中分离出来后,设计技术成为生产技术的依据后,对制作...
奶制品,作为草原上特有的地方性产物,最初只是生活在草原上牧民的基本食品。随着奶制品消费文化的出现,奶制品的制作技术逐渐分化为两条线路,一路传承了奶制品传统的制作技术,一路从传统的制作技术走向了现代化生产。...
内蒙古的自然和资源条件,在一定程度上给出经济发展和创新的“所为”方向与领域。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资源,走生态经济一体化道路,关键应是技术创新。为了更好的从单项技术突破扩展为技术群的创新,必须注重创新主体的建构...
技术是人与自然关系变革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人作用于自然的实践活动中产生了技术,技术又对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和人本身产生了重要影响,使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单向服从到具有对抗性质,技术作用于自然既创造了更有利于人类...
从科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探析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进行科学创新性研究的特点 ,对于我国化学研究的深入进行和科学人才的培养有现实意义。获奖者做出开创性贡献与其所受的科普教育、高层次学历教育、特别是和一流科学家的广...
以建国初期生物遗传学批判为例,从自然科学的新方向、科学批判的渊源、科学批判的行政介入和科学批判的结束等方面探究建国初期科学批判的基本状况。建国初期的科学批判是一种科学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有其和当时的时...
科学家是科学研究或创造的主体 ,是影响科学发展的因素之一。通过对古代中西科学家群体状况进行比较研究 ,我们发现中西科学家在数量、社会职业、科学研究活动、研究方法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由此揭示出古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