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卫辉市48 a的气温、降水观测资料,结合冬小麦适宜播种的气候指标,分析了9月下旬及10月上、中旬气温的变化趋势,15、18℃终日的变化趋势,冬前≥0℃积温的变化趋势,冬季负积温的变化趋势以及播期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结...
为提高能见度的预测预报水平,减轻低能见度带来的危害,收集了卫辉市1991—2015年水平能见度及地面气象要素资料,运用数理统计、相关系数等方法,分析了卫辉市能见度的变化特征及与气象因子的关联。结果表明:25年来能见...
硒对部分农作物的产量有提高作用,同时可提高作物果实的品质,对一些有毒的重金属在吸收上有抑制作用,但过量的硒对部分农作物也有毒害作用。分析了硒在农作物上应用的一些问题,展望了农作物富硒的研究方向。
通过近3年来对桃树开花期的物候观测,对卫辉市果树开花时期的气象条件、4月下旬出现晚霜冻的天气形势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通过资料分析,由于地形的影响,卫辉市4月份气温变化较大,始花期相差5~8d。≥0℃的活动积温,稳定...
利用1971-2007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卫辉市农业气候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卫辉市近40 a气温呈现周期变化和整体逐渐上升趋势,降水减少。这种气候变化趋势,势必引起土地荒漠化等自然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因此,遏制生...
利用1991~2010年卫辉市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桃树始花期的观测资料,对影响桃树始花期的气象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卫辉市桃树始花期有明显的提前趋势;始花期与气温稳定通过5℃到3月底的积温、2月下旬~3月底日...
本文分析了卫辉市夏玉米田第四代棉铃虫暴发的气候和非气候原因,发现棉铃虫危害期内气温,6、7月份≥35℃的高温日数,积温,相对湿度和降水,近10年都比前30年有利于棉铃虫的繁育,2009年条件更有利,是棉铃虫暴发的主要原...
气象条件对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1992年新乡市棉花大幅... CNKI文献
1992年5月上旬的连阴雨和中下旬长时问的轻雾,致使棉苗期气温偏低,日照时数偏少,土壤湿度增大,不仅影响棉苗生长,也有利于虫卵出土。苗铃期,前期干旱,中期雨水过多;花铃期气温偏高;加之整个生育期日照不...
用旱涝指数划分出7个旱涝等级,并对襄城县1957~2006年的降水量进行了旱涝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统计结果与当地旱涝实况吻合较好。
小麦病虫害种类繁多,发生普遍,受气候因素的影响,在卫辉市发生最为普遍的是小麦纹枯病、白粉病、锈病,赤霉病个别年份也有发生,为了有效控制、预防小麦病虫害的发生,降低病虫
轻雾与霾的区别日常工作中,人们常把轻雾与运的区别简单化、模式化,即把某一相对湿度值作为区别二者的指标值,就是说在大气能见度小于10.ohm时,大气相对湿度小于某一值时记录窥,大于该值记录轻雾,我们认为...
介绍了油气站防雷措施的主要技术要求及油气站各部位应采取的防雷安全技术措施。
卫辉站自动观测替换人工观测对资料序列连续性影响分析 CNKI文献
根据卫辉市2010年、2011年两年平行观测资料,利用图表及线性曲线对自动观测温湿度传感器替换人工干湿球温度表的对比观测资料序列连续性影响进行分析。分析的结果表明:卫辉站自动观测温湿度较人工观测呈现偏低的状态;...
利用1961~2012年卫辉市0~20 cm各层逐月平均地温,采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信噪比等气候统计方法,研究了近52年卫辉市浅层平均地温的变化趋势、气候突变和异常年份等。结果表明,近52年卫辉市年平均浅层地温除地面...
湿球温度失真的原因日常观测中,常发现实测的相对湿度与湿度计的读数差值突然变大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湿球温度失真、读数偏高所造成的。这种现象在08、14、20h三次定时观测中都可以出现。值班员观测...
使用卫辉1965~2006年的日照资料,对卫辉日照时数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卫辉日照时数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一直在减少,年代间70~80年代减幅最大,年日照时数平均每年减少24.5h;各季日照时数均呈曲线递减。分析了日...
是记霜还是记露我站是3次观测站,夜间不守班。在春末晴朗的日子里,常有这样一种情况:夜间地面最低温度低于0℃,08h观测时只有露。有些同志认为,夜间最低温度低于0℃,08h有露,夜间必有霜,08h的露是...
介绍了小麦秆黑粉病的病原、发病症状、侵染特点,分析了小麦秆黑粉病在卫辉市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小麦秆黑粉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1971—2010年卫辉市秋季降水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 CNKI文献
采用1971—2010年卫辉市观测资料,分析秋季(9—11月)降水总量和雨日分布情况年际变化。结果表明:1971—2010年卫辉市秋季降水量偏多年份有13年,占32.5%;偏少年份有18年,占45.0%;正常年份有9年,占22.5%。卫辉市秋季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