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2月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皖南古村落西递及宏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这些神韵独具的明清时期古村落建筑,在黄山脚下的徽州地区已经屹立了几百年,但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仍鲜为人知。此前出版的有...
本文图文结合介绍东阳民居建筑及"东阳帮"的历史发展进程、结构、装修装饰和工艺特色,展望创新型东阳民居。
"十三间头"诞生于浙江东阳,是被称为"东阳侬"的东阳乡民们根据本地的气候和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及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经过不断改进创新,创造出来的舒适、实用、美观的住宅形式。...
关键词: 传统民居
下载(4)| 被引(0)
尽管大秦国早早地统一了度量衡,但是华夏神州幅员辽阔,不同地方、不同时期的丈量工具及标准仍然存在很多差别。在各种各样的尺子之中,有一种神秘的尺子从未走进过大众视野,那就是只用于皇家祭祀坛台建筑中的鸳鸯尺。东...
借鉴贯彻《重点文物保护法》的经验教训 落实好《历史文化... CNKI文献
今年7月,国务院颁发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实施一周年。《条例》的颁布与落实,对于我国重要历史遗存之保护,不仅提供了现实的法律依据,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为纪念这一特殊的日子,本刊约请了有关领导...
上接7月11日《中国建筑文化》第11版)明清时代“东阳帮”大发展,有大量劳务输出;也是“徽商”崛起鼎盛时期,需要大量有技术的建筑匠师为其建房。天赐的供需要求和地理交通条件,给“东阳帮”提供了向皖南地区发展...
王仲奋 建筑时报 2005-08-08 报纸
古都北京安定门外东侧有一郊坛,始称方泽坛,后改地坛。建于明代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皇地祗神"之场所,也是我国唯一幸存并保持原格局最完整的祭地之坛,建筑宏伟,古朴幽雅、风格独具...
一、概述以崇敬大自然为宗旨,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愿望的祭祀天地活动,在中国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有时天地合祀,有时天地分祀,但分祀居多。就祭地而言,史料中早有“夏以五月,商以六月,周以夏至祀地于泽中方丘”...
王仲奋 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三辑) 2000-10-01 中国会议
探讨山墙、马头墙、防火墙的概念,追溯马头墙的源泉,分析马头墙的历程。
王仲奋 第六届优秀建筑论文评选 2012-11-15 中国会议
东阳木雕是民间工艺,源于浙江省中部的东阳市,故名。东阳素有"木雕之乡"、"建筑之乡"的誉称。木雕匠师是"东阳帮"建筑工匠中的一员,其艺祖辈师承,口传心授,风格独具。史料记载:自明永乐...
王仲奋 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五辑 下) 2007-10-01 中国会议
"尺"既是长度单位的名称,又是量取长度的器具、丈量工具的名称。我国古时候以黍粒定长度标准(如以一百粒黍子成直线排列的总长度为一尺),以草棍、手、足为丈量的工具;后来,随时代的发展先后采用了以藤皮、竹...
王仲奋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特辑(2015) 2015-08-20 中国会议
民间建筑不同于皇家建筑,所用材料多为就地取材,因陋就简。尤其是江南的干栏式民居建筑,柱子粗细不一,弯曲不直,甚至扭曲的极为普遍;这就给榫卯的制作增加了难度。婺州民居(浙江省中西部)建筑体系的缔造者"东阳帮...
王仲奋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特辑(2015) 2015-08-20 中国会议
通过图文结合介绍东阳民居建筑体系的缔造者"东阳帮"工匠制作榫卯构件的特殊操作工艺——"套照"。
王仲奋 第二届营造技术的保护与创新学术论坛会刊 2010-04-23 中国会议
民居建筑不同于皇家建筑,所用材料多为就地取材,因陋就简。尤其是江南的干栏式民居建筑。柱子粗细不一、弯曲不直,甚至扭曲现象也极为普遍。这就给榫卯制作带来更大的难度。婺州民居建筑体系的缔造者"东阳帮&quo...
王仲奋 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八辑(下) 2012-09-26 中国会议
粉墙黛瓦马头墙建筑的奇葩 东阳典型民居“13间头”三合院 CNKI文献
东阳位于浙江省的中部,地扼南北东西之陆路要道,境内更有南北两江与境外的衢江、兰溪江、新安江汇流后入钱塘江,沟通了婺、衢、严、杭及皖南徽州间的水路交通。由于水陆交通四通八达。自古以来东阳与这些地区的往来密...
王仲奋 第三届营造技术保护与创新学术论坛·特刊 2013-06-16 中国会议
"北建故宫,南建武当"是指崇奉道教的明成祖朱棣在15世纪初迁都北京修建宫殿的同时,在南方荆楚大地的武当山上,派集30万军夫大兴土木,历时10年建成拥有8宫、2观、36庵、72崖庙、39桥、13亭的庞大建筑群。把武...
王仲奋 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八辑(下) 2012-09-26 中国会议
建筑是人类生活、生存的必备要素之一,也是人类文化发展的见证,民族进步的标志。中国的传统木构架建筑,由原始的避雨凉棚、木篱茅舍、土坯石屋到干阑楼阁,经过上万年(从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榫卯结构为据推论)的融合发展...
王仲奋 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四辑) 2004-06-30 中国会议
誉称"国门"的中式新建筑,就是位于北京首都机场高速路东北端天竺村的收费站。它距首都国际机场2公里,建成于1993年7月。同年9月14日正式通车,国务院总理李鹏亲自参加通车典礼并剪彩。同年8月27日,首都古建筑...
王仲奋 族群·聚落·民族建筑——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 2009-07-27 国际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