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解释方法之间存在一定的位阶关系,包括适用位阶和效力位阶。适用位阶遵从文理解释→体系解释→历史解释→目的解释的解释顺序。在效力位阶上,文理解释和目的解释具有决定的意义。具体在运用刑法解释方法位阶时,应...
我国公诉环节继续羁押存在三大问题,根本原因在于缺少独立实质的羁押必要性审查机制。新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羁押必要性审查,在公诉环节分别对应诉讼职权和诉讼监督两种制度定位。公诉环节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实体标准应当考...
《刑法修正案(七)》新增罪名"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提出了一个模糊术语——"关系密切人",其内涵和外延的认定,以及与其他"关系人"的区分,给司法实践带来了问题。笔者拟从"关系密切人...
域外律师参与羁押决定过程的实践、新《律师法》的出台等,为我国建立审查批捕阶段律师参与制度提供了参考蓝本和制度依据。在考察审查批捕律师参与现状及存在障碍的基础上,从告权、受理、核实、处理等四个方面对审查批...
戚进松 李娜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9年01期 期刊
物权变动是指物权的设立、移转、变更、消灭。由于物权的本质为支配性、排他性权利,所以物权变动不仅对物权变动当事人的利益影响重大,而且与物权变动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的利益息息相关。而第三人的利益实际上正是市...
建设工程优先权及其行使——对《合同法》第286条的解读 CNKI文献
对《合同法》第286条的理解与适用,一直是民法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通过比较分析,该条所规定权利的性质实为建设工程优先权,并有其构成要件、实行方式、与抵押权竞合及与消费者权利冲突时的处理办法等问题需要研究。
刑法禁止令是《刑法修正案(八)》新增加的一种监管措施,具有针对性、预防性、强制性、附属性和补充性,有关立法亦明确了检察机关进行监督的事项。但目前刑法禁止令裁判、执行、解除以及违反之处罚等各个环节的检察监督...
区域性调查结果显示,适用率低、律师难以发挥作用、监管流于形式、脱保现象严重等,是取保候审适用中的主要问题。其主要原因来自观念、机制和制度三个层面。改革与完善取保候审制度应当更新两种观念,建立三种机制,完善...
威胁、引诱、欺骗所取得的言词证据应当排除,但应与侦查策略区分,对于程序违法的言词证据,应当区别对待。排除实物证据,应根据行为的违法程度以及证据的客观性是否受影响,综合考虑。实务中"排除"与"不...
检察公信力的核心是社会公众对检察机关公共信用理性认知基础上的心理认同,具有主体交互性、制度性、法律监督特性、评价主体的普遍性、易碎性等五个特征。检察公信力包括检察影响力、满足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的能力...
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实质要求是切实提高立法质量,扩大立法的公众参与。刑法立法的民主性,要求刑法立法充分反映民众的意志,有效保护民众的合法权益。危险驾驶入刑的立法全面贯彻了立法的民主性原则。刑法立法的科学...
王志祥 戚进松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12年03期 期刊
对不起诉权力进行制约有利于防止权力滥用和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我国不起诉权力制约有八种途径,但被不起诉人的申诉权被动接受性强、公诉转自诉案件的权力制约被虚置、自侦案件的不起诉缺乏权力制约。应逐步取消&quo...
当前,中原经济区建设已经正式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全省上下正在为建设中原经济区而努力。《中原经济区建设纲...
为强化人民检察院对羁押措施的监督,防止超期羁押和不必要的关押,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93条规定了逮捕后对羁押必要性进行审查的程序。作为新增加的规定,检察机关必须结合刑诉法修改的精神和检察工作实际,在具体执...
对于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案件,检察机关可以通过证据不足、无逮捕必要等为由不批捕间接促使公安机关作出取保决定,检察机关审查逮捕部门在作出是否批捕决定时应注重对"有逮捕必要"条件的正确理解和把握。司法...
作为国家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严格的程序保障并产生相应的法律效力。这种监督对于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和权威,保障全社会实现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长...
本次刑事诉讼法修改,在充分肯定现有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写进刑事诉讼法,笔者认为,应从理念、制度和方法三个层面把握该制度的内涵和实施。$$ 其一,认罪认罚从宽体现了多种刑事司法理念。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