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乡村的关键是振兴中国精神——梁漱溟新中国文化之路的... CNKI文献
梁漱溟先生的乡村建设思想,不只是建设乡村,更是为了在世界现代化冲击下探索新中国文化之路,寻找现代性的中国方案。"以中国精神引进团体组织,以团体组织运用科学技术,此新中国文化之路,也就是世界文化转变之所趋...
乡村环境问题的社会治理视角——以地球村“乐和家园”建设... CNKI文献
较之城市,乡村的环境问题通常会被忽略。事实上,乡村的环境问题远比城市要严重。一方面,乡村所产生的垃圾和污染并不少于城市,而乡村却严重缺乏环境治理的投入;另一方面,乡村大都在较为偏僻的地域,部分乡村的生态系统...
中国环保事业在很长时间里被理解为两大领域:污染控制和生态建设,但绿色生活的公众教育,动员人们改变对地球不负责任的生活方式,选择对地球友好的生活方式,却是倡导环保事业不容忽略的另一领域,绿色生活方式是污染控制...
复兴优秀文化传统、在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任务,也是每个中国人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而如何复兴以儒学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则是摆在当代中国人面前的重大课题。本文从五个方面来阐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的产生量也急剧上升,1995年我国当年由环卫部门清运的生活垃圾就有1亿多吨,是1979年的4倍,仅北京每天就要产生1.2万吨垃圾。这些垃圾通常被露天堆放或送到郊外填埋,...
地球上农业人口占一半,中国农业人口占多数,乡村里的农人是世界、是中国从高碳生活转向低碳生活的潜力最大的人群。"地球村"团队5·12大地震后在四川彭州通济镇大坪村建设"乐和家园",将节能减...
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公民参与、企业加盟及政府决策三方面的合力才能完成。公众参与作为这个工程能否完成的一个关键 ,需要一系列的社会条件 ,需要各个环节相关的政策法规以及宣传教育。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
二十年来人类价值目标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对非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目标的反省和对可持续发展现代化目标的探求。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运动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即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
15年的求索让我们意识到,环保不只是狭义的保护资源、减少污染的问题,而是最基本的社会问题和人生问题。从倡导"5R"绿色生活,到将生活环保拓展到生命与心灵,地球村逐渐探索出了以东方智慧为内涵的"乐和...
用东方智慧构建低碳乡村——“乐和家园”的低碳乡村实践 CNKI文献
廖晓义和她的同伴们发起、建设的"乐和家园"作为一种低碳生态乡村模式,是一个从环境到经济、从建筑到保健、从社会到心灵的整体系统。
"乐和家园"将灾后重建与探索生态文明模式相结合,在人居、生计、养生、生态、伦理、治理六个方面贯彻身与心和、个与群和、人与天和理念,开展乡村建设,体现出乡村共同体的内涵和生态社会主义特点。这种集体...
从洙泗书院到乡村书院在山东曲阜的泗水河边,有一个平常的村庄,却有着不平常的名字:书院村。因为与这个村庄一墙之隔,有一座不平常的书院"洙泗书院"。洙泗书院位于洙水和泗水之间,儒家文化发源地即在此。孔...
建设“乐和乡村”,创新乡村治理——长沙县“乐和乡村建设项... CNKI文献
2013年,长沙县委县政府引进公益组织北京地球村"乐和"理念,开展并实施了"乐和乡村示范村建设"项目。项目确定了5个示范村:开慧镇葛家山村、金井镇慧农村、春华镇金鼎山村、白沙镇双冲村、福临镇金...
长期以来,我国的环境管理没有进入社区管理,这是社区发展的一大缺陷;近年来逐渐兴起的公民环境教育和环保活动与社会最基础的微观组织—社区脱节,这也是环保领域的一大难题。北京地球村提出的绿色社区的人文理念和实施...
乐和乡村示范村项目是长沙县委县政府引进北京地球村"乐和"理念,加强村级治理、创新社会管理的战略举措。"乐和乡村"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以社工站为平台的社工培育与服务模式。社工站是基层政府...
现代治理包括现代社会的社区治理、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而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乃至全球治理的基石。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民族国家的清晰边界渐渐变得模糊,而社区作为社会基本单元的位置越来越凸显。更为现实的情况是中...
中国正以历史上最脆弱的生态系统,承受着最多的人口和最强的经济发展压力。当我们按照奢侈生活方式去消耗地球资源的时候,支撑我们生存的物种和生态链条就变得更加脆弱。生态安全和国防安全一样,也是一个民族的生命线...
文明不仅是人类社会的进化,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不同的文明阶段,有着不同的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人类在原始文明中对自然充满了恐惧和崇拜。采集和渔猎是原始部落的基本生存方式,人类只是生物圈生态链条中寻常的...
乐和家园:让国学成为生活——学习型乡村的一个中国样本 CNKI文献
乡村建设归根结底是要塑造一种不同于城市生活的乡村生活,创建一条城乡共生的乡村生态文明之路。乐和治理以国学为内涵,通过派驻乐和社工,促进乡村自我治理模式的发展,唤起乡村乐道尚和的传统和人们的文化自觉,形成一...
乡村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基石。乡村环保建设最关键的还是通过乡村的社会建设,再造乡村社会。建立一种党政系统主导、社会系统协同的共生机制,通过自治,培育互助性、服务性和公益性的村社组织,保证村民的
关键词: 乡村
下载(63)| 被引(4)